在前一篇「國小新生入學準備須知(生理篇)」(可點連結)提到大班孩子進入國小的生活,
我就自己帶過一年級導師的經驗,分享一些可能會有哪些生理性的問題,
當然,不全然每一位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狀況喔,
每個孩子都是特別且獨立的,還是鼓勵家長們仍要依自己的觀察以及多跟導師溝通互動喔!
在闡述我的經驗前,仍然要分享一下在兒童心理學的一些教育專家
針對兒童心理發展所提出的一些重要理論,
就我而言,這些理論蠻重要的,是教育專家經過實驗研究,所得的重要結論。
透過這樣的理論,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,
了解到為甚麼孩子在這個階段會有這樣的行為與狀況?
在這些專家的理論上,可以給我們更多的了解喔!
第一個:我要分享的專家理論是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(這也是考老師的必考項目之一啊)
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,如下表
階段 |
年齡 |
發展任務與危機 |
發展順利的特徵 |
發展障礙者特徵 |
1 |
0-1(嬰兒期) |
信任與不信任 |
對人信任,有安全感 |
面對新環境時會焦慮 |
2 |
2-3(幼兒期) |
自主行動(自律)與羞怯懷疑(害羞) |
能按社會行為要求表現目的性行為 |
缺乏信心,行動畏首畏尾 |
3 |
4-6(學齡前兒童期) |
自動自發(主動)與退縮愧疚(罪惡感) |
主動好奇,行動有方向,開始有責任感 |
畏懼退縮,缺少自我價值感 |
4 |
6-11(學齡兒童期) |
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 |
具有求學、做事、待人的基本能力 |
缺乏生活基本能力,充滿失敗感 |
5 |
12-18(青少年期-青春期) |
自我統整(認同)與角色混淆 |
有了明確的自我觀念與自我追尋的方向 |
生活無目的的無方向,時而感到徬徨迷失 |
6 |
19-30(成年早期) |
友愛親密與孤癖疏離(親密與孤立) |
與人相處有親密感 |
與社會疏離,時感寂寞孤獨 |
7 |
31-50(成年中期) |
精力充沛(生產)與停滯頹廢 |
熱愛家庭關懷社會,有責任心有正義感 |
不關心別人生活與社會,缺少生活意義 |
8 |
50-生命終點(成年晚期-老年期) |
自我榮耀(統整)與悲觀絕望 |
隨心所欲,安享餘年 |
悔恨舊事,徒呼負負 |
簡單來說,Erikson認為人的一生中有八大心理發展的階段,
每一個階段的心理社會發展主要反應在發展任務上,
心理社會發展是連續而累積的,
如果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沒有完成,就容易出現該階段的危機特徵,
那麼在下一個階段的發展就會更容易困難重重。
因為,前一階段如何解決會影響下一階段解決的能力。
如果孩子出現發展危機時,是否能夠克服這樣的心理發展問題?
如果順利解決,那麼在該心理發展也能算是順利完成,
因此,出現發展危機也就是發展轉機;沒有發展危機,個體的自我就無從獲得充分的發展。
所以,我在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表格中,用紅色註記兩個階段,
是幼兒園以及國小的兩個心理發展階段。
(說真的,我每次看到這個表,都很佩服Erikson大師,我覺得人的心理發展真的好像就是這樣耶^^)
回歸正傳,在Erikson的理論,可以了解幼兒與國小學童的心理發展的任務是不同的,
國小學童的階段,是希望解決「勤奮自勉與自貶自卑危機」的心理發展過程,
因為心理層面是內斂的,不太好察覺的,所以,
根據我帶小一孩子的經驗,我大多會用活動的方式,
側面觀察了解每個孩子的心理素質,
是好勝?是自尊心高?還是容易受挫折?膽怯?
(其實家長們跟孩子接觸,大多也觀察得出來)
所以我通常會安排下列活動方式:
1.不斷給予小一孩子各種學習任務的成功與失敗
(1)不要只是功課課業的任務,低年級的課業壓力並不重,
請多給孩子一些多元化的學習任務,
所以,像我在安排回家功課,我通常都會安排一些課外活動型作業
例如:閱讀故事書給家長聽、做家事等等(當然,這部分就要拜託家長了)
多元化的學習任務可以使那些對課業成就較低落的孩子,有更多的表現機會。
爸爸媽媽們在家,也能試著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不危險的事。
(2)在帶低年級孩子,我都會不斷利用綜合課或早自習的時間,
安排很多生命教育、品格教育的一些影片、故事,
並設計小活動讓孩子完成,除了希望在任務的過程中,
孩子能漸漸學到求學、做事、待人的基本能力,
除此之外,也是希望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與正確的心態,
透過機會教育的方式,孩子比較容易吸收,
而不是說教式的。因為說教式的,孩子比較無感。
(3)盡量讓兒童能有學習成功的經驗,所以設計任務時,我都會設計簡單一點,
主要都是在學校孩子一個人就能完成的,然後再帶回家給家長看或簽名。
因為很多時候帶回家請家長一起完成,可是一些家長都很忙,孩子就無法完成,孩子就容易受挫。
再來就是在設計一年級孩子的活動是,盡量先讓小孩一個人就能完成,而不是團體行動,
因為,讓孩子一個人完成,比較容易培養他的責任感,
(有責任感的概念之後,在進行團體活動就會比較容易一點)
目的是增加他的信心感,減少他的自卑感,
因為孩子就會認為這是因為他的努力而完成的,他信任自己,相信自己,
當他有信心,就會有成就感,有成就感,他就願意一直嘗試,
對我而言,這是就「勤奮自勉」的特徵喔!
(4)不斷給予學習任務,
前面有說到,有的孩子心理比較敏感,對於輸贏看得很重,
輸了就好像天要塌下來,然後就一直躲在角落哭個不停,
這種小孩非常多,一方面他自尊心強,不能忍受失敗挫折,
其實更重要的是,他害怕失敗。
如果當孩子任務失敗的話,家長們先別急著罵,急著要檢討(錯在哪?怎麼會做錯?)
應該也先給予肯定,先鼓勵他的表現,
例如:我看到你很認真的去找,媽媽覺得你是個負責任的好孩子,媽媽好開心喔!
然後再陪他進一步一起檢討失敗的原因,
在這個環節我覺得很重要,因為要讓孩子認為他並不是一個人,
而是我們都在他旁邊,幫助他,不要讓他覺得孤單無援。
先強化孩子的心理素質,然後透過不斷給予任務,
從一次又一次的活動中,
讓孩子知道,失敗並不是世界末日,重要的是我的過程
慢慢的打造一個健康良好的心態。
根據我帶這樣孩子的經驗,是需要一段時間,
並不是一兩次就可以的喔!
2.發展兒童的興趣與充實的能力
這也是根據上述的思考而來,因為孩子的發展大不同,
在低年級是孩子一個很好探索他的興趣摸索的年齡階段。
請家長勇敢地帶著孩子去嘗試,去有意義的玩吧,找吧!
請不要只把焦點放在課業上,對我而言,低年級的課業只是基本,
(身為老師,這樣講好像怪怪的~呵呵^^)
不要給低年級的孩子太大的學習壓力,能顧好基本,不要差太多,
剩下就讓孩子去發展興趣吧!
心理健康比什麼都重要,
之前發生的社會隨機殺人案件,
那些殺人犯很多都是心理不健康,心理生病日積月累造成的情形。
因為這樣的不同活動刺激,對於低年級孩子而言是相當重要的。
他能夠增加生活經驗,很多時候,低年級孩子來學校,都會想要跟老師與同學分享,
不騙你,真的,孩子他在講他的喜歡興趣時,眼睛是會發亮的喔!
之前家長會問我:要怎麼知道孩子喜歡哪種活動、興趣?
我都會建議他們,可以先從社教機構的活動開始。
例如:天文館、動物園、科教館等等,從官方網站查詢是否有假日活動之類的,
很多社教機構特別是在寒暑假都會安排營隊,都可以讓孩子去嘗試。
然後,在從孩子的回饋中,你就會發覺孩子喜歡的興趣在哪裡?
之後的安排就可以多朝那個方向規劃。
千萬不要告訴老師,我帶孩子去兒童樂園玩,孩子都興致雀躍啊~~
(@@ Please,這只是樂趣,不是興趣啊~~~)
在國小階段,尤其是低年級,我覺得多陪孩子從事有意義的活動,
是很重要的,孩子的認知與心理都在這個階段大量發展,
家長的陪伴,而且有意義的陪伴,隨時關注孩子的心理,情緒,
沒有一個健康的心理,再多大的成就都是空的!
家庭教育真的是最重要的喔!
我先打到這裡,打了快兩個小時的文章,有點頭昏眼花了,
如果,我有再想到一些什麼重要的,我會再新增內文,
本文只是我的想法分享,沒有絕對說誰的對錯啦~
如果你有自己更好的想法也很不錯喔!
感謝你們的閱讀喔,你們都是很棒的家長!
另外:我在網路上有找到一張國小兒童身心發展軌跡表,
我覺得講得也ok,就一併提供參考。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留言列表